【新数据 新看点】系列报道: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添加时间: 2023-05-05     新闻来源:山西日报     点击数: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一)


  4月21日,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全省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178.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9%。春耕生产有序开展,果菜生产稳定增长,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渔业生产发展较快。

  今年以来,我省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先后组织召开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机农艺融合座谈会、全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视频会议、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等,印发2023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将全省粮油生产任务分解下达11个市。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省1.4万名农技人员包县包村包主体、到村到户到田头开展技术服务。据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王圆荣介绍,冬小麦大部分已进入抽穗期,苗情好于上年、好于常年。从目前长势看,后期如无大的灾情,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当前,春耕备耕进展顺利,土壤墒情适宜、农资储备充足,全省春播工作已陆续开始,播种作物有玉米、杂粮、露地蔬菜等。预计今年春播粮食面积比上年略增。另外,我省今年谋划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聚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开展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推进吨粮田、吨半粮田创建,带动全省粮油大面积均衡增产。制定粮油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发布有机旱作集成技术模式,发布主推品种、技术、标准,瞄准耕、种、管、收各环节,推广集成组装配套丰产技术,促进单产提升。

  年初,我省出台“十四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瞄准全年新增16万亩设施农业目标,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一季度果菜生产稳定增长,全省蔬菜产量99.3万吨,同比增长4.1%,主要以设施蔬菜为主;水果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11.6%。

  一季度全省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生猪出栏345.5万头,增长7.6%;牛出栏16.4万头,增长6.6%;家禽出栏5549.0万只,增长4.3%。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2.7万吨、32.4万吨、36.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1%、0.6%、7.4%。

  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畜牧与兽医局局长谢卓介绍,我省着力实施畜牧业“五五战略”,下达1.38亿元资金支持495个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制定养殖、饲料、兽药、屠宰等9个生产标准,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强化生猪产能调控工作,及时发布了生猪价格周报并进行监测预警,引导养殖场户及时出栏、补栏,开展了全省生猪产能评估,完成了国家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调整,确保能繁母猪和规模猪场数量保持在合理范围。畜牧与兽医局组织人员深入牧同、古城、九牛等省内乳品加工企业开展调研、组织座谈、商讨乳品销售对策,联合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开展了乳品进社区、进校区、进企业等消费帮扶活动。与安徽、陕西中小乳品加工企业对接奶源收购,拓宽省外销售市场。同时,制定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和晋北肉类平台年度建设任务,组织参加粮改饲论坛暨第五届中国青贮饲料质量评鉴大赛,并围绕我省饲草产业发展形势做典型交流发言。大力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规模养殖场和规模以下养殖场技术指导,明确全省全年完成307个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任务。

  我省渔业尽管占比小,但生产发展较快。省农业农村厅农垦与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董健京告诉记者,一季度全省渔业养殖面积25万亩,同比增长21%;产量0.98万吨,同比增长10.5%,这个成绩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不断加大对渔业的资金投入,深入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积极推广应用陆基圆池、鱼菜共生等高密度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有效解决了之前冬春季气候影响不能进行渔业生产的瓶颈问题。目前,全省已建成运行各类现代养殖设施500余套,为一季度渔业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了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



工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起势见精神。

  作为我省特种钢材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中国宝武太钢精密带钢公司生产的“手撕钢”等不锈钢产品是航天工程、新能源汽车等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为满足上下游企业春节后的生产需求,今年春节,太钢精密带钢公司加班加点生产了近700吨的产品。

  不仅是钢铁行业,新春伊始,一大批重点企业瞄准全年目标、开足马力,以奋斗姿态“奔跑开局”——抓订单、忙生产、抢进度……全省上下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一年。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晴雨表”和“风向标”。4月21日,我省发布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工业领域延续了去年发展的良好态势,于平稳增长中展现了诸多亮点。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强大支撑。

  今年以来,我省一方面继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转型,一方面持续推进能源增产保供任务落实。一季度,全省规上原煤产量33316.8万吨,增长5.9%;发电量1102.9亿千瓦时,增长8.2%,其中外送电量380.1亿千瓦时,增长16.7%;非常规天然气产量34.9亿立方米,增长8.4%,煤电气持续安全稳定供应。

  转型发展的落脚点在产业,产业转型的重点是制造业。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98.9%、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9.9%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3%,这3项统计数据展现出我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可喜成效。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全省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明显。

  良好的发展态势来自新引擎的锤炼打造。目前全省各类专业镇、产业集聚区共有262个,总产值2083亿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特色轻工和特优农业三大领域。其中,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有116个。

  “专业镇在锻造县域经济长板优势、促进经营主体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作用明显。”省工信厅厅长潘海燕说,专业镇要强化梯次培育、抱团发展,首批认定的10大专业镇今年产值要力争突破600亿元。

  良好的发展态势来自优质的服务保障。为服务优质中小企业,我省打造了政策供给、要素保障、梯度培育、转型上市等全链条孵化体系,形成了创新赋能、金融赋能、数字赋能、上链赋能等全方位服务格局。

  “新春伊始,我们就以项目建设清单为抓手,抓好项目前期,强化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及早开工,及早投产达效,做到服务保障推动项目建设。”省发展和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杨韶欣说。

  良好的发展态势来自项目的不断推进。2022年,全省71个工业类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06.2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省增速6.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31.5%。

  2023年全省开发区第一次“三个一批”活动中,全省各类开发区共签约项目303个、开工项目310个、投产项目300个,其中“十大产业链”项目284个,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今年1月29日,大运重卡成功交付山东客户100辆大运N8V系列新能源重卡,助力企业用户绿色转型升级。开年以来,在重卡行业形势并不乐观的形势下,大运重卡紧抓市场机遇,取得市场大单,实属难得。

  企业勇闯市场,政策保驾护航。2022年,我省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市场主体2200多户,营收总额突破3800亿元。今年我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制造业振兴“229”工程,即突出产业链和专业镇“两个引擎”,抓实产业和数字“两个转型”,在年内将重点聚力实施9大专项行动,促进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3月份,工业各领域各行业行动计划纷至沓来——特钢材料力争打造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风电装备产业链营业收入同比提高10%以上、省内光伏产业综合产能力争稳定在20吉瓦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产业链和专业镇“双引擎”、新建2.5万个5G基站……既锚定了行动目标,又制定了行动路线。2023年,全省工业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抓发展、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稳增长,一季度,全省7600余户规上工业企业为厚植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下良好基础。工业稳则经济稳,进入新一季,工业作为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其表现值得期待。


能源生产保障更加有力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三)

  4月24日,山西焦煤山煤国际霍尔辛赫煤业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内,监控大屏上的各种数字不断跳动,调度台前值班人员不时接起电话,一边做好记录,一边安排工作。煤矿井下,采煤机高速运转,皮带源源不断地把煤炭输送至地面,然后经过洗选加工运往用户。今年一季度,霍尔辛赫煤业拿出“起步即冲刺”的精气神,锚定目标、苦干实干,严抓安全生产、能源保供,生产原煤93.02万吨,实现首季“开门红”。

  霍尔辛赫煤业是我省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缩影。全省上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能源强省建设进一步推进,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服务了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能源生产保障更加有力。今年以来,全省煤炭、电力、天然气持续安全稳定供应。一季度全省规上原煤产量33316.8万吨,增长5.9%;发电量1102.9亿千瓦时,增长8.2%,其中外送电量380.1亿千瓦时,增长16.7%;非常规天然气产量34.9亿立方米,增长8.4%。

  作为煤炭大省,我省坚持从“国之大者”出发,继续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紧盯全年目标不动摇,稳定提升日产量不松劲,完成煤炭新增产能不停步,抓好煤炭生产组织和运输调度,持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山西贡献,实现连续2年均增产1亿吨以上的历史最高水平。

  为坚决落实能源保供工作部署,我省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规范煤矿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180万吨/年及以上生产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部开工,力争建成60座智能化煤矿、300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各单位勇于担当,主动认领,逐矿落实增产保供目标任务,明确激励和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煤炭保供主体责任。同时,锚定“十四五”期间保障煤炭供应目标和高效、绿色、智能、低碳、安全、优质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持续推进优化产能结构,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添能蓄力。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李爽认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山西省安委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坚持“五不为过”,做到“五个必须”,这为省内能源资源生产保障和持续安全稳定供应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监管力度,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安全监管的叠加为保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山西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双重预防机制和标准化建设,在能源生产保障上不仅依赖于科技进步,同时也大力推动制度化建设,科技与制度齐头并进,多举措发力。目前,省内规模以上煤矿企业的智能化生产正在加快推进,减员增效的同时也提升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此外,各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充裕,安全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及时得到升级改造,为煤矿企业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在做好煤炭生产保障的同时,我省加强电厂存煤监测调度,保障煤电机组多发满发、顶峰出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应发尽发、能用尽用。紧盯在建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完成情况,协调项目解难题赶进度提强度,加快推进项目按期投运。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雁淮直流首次实现800万千瓦满功率运行,全省外送电力、电量双创新高,有力支援全国保供大局。

  日前,作为山西“西电东送”通道调整系列工程的重要一环,寿阳明泰电厂——西上庄电厂500千伏线路工程全线贯通。山西“西电东送”通道调整系列工程包括7条500千伏线路工程和2个特高压主变扩建工程,全部建成后,将缓解京津冀负荷中心用电紧张局面,保证特高压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提高山西电网整体外送电能力、支撑山西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保障。

  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邓维元表示:“今年,全省能源工作按照‘稳煤优电、增气上新、降碳提效’要求,着力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着力打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重点在‘八个坚持’‘八个持续’上下功夫。”


新动能加快成长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四)

  4月23日,2023年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智能煤机)工作推进会在太原举行。大会发布了《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智能煤机)供应商能力图谱》,开展了高端电气制造项目入园签约、省智能煤机装备产业技术联盟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山西分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进行了省智能煤机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新会员授牌,成果丰硕。

  作为我省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地位高,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抓发展、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稳增长,一季度全省经济实现稳中开局,经济增速快于去年全年,主要指标稳定增长,呈现出新动能加快成长等积极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其中,新动能加快成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98.9%,食品工业增长20.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9%,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9.9%,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3.0%;均延续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新装备”规划的省份,随着政策红利的陆续落地,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4月19日,由我省高端装备制造和风电装备产业链“双链主”企业太重集团与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山西省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牵头设立的合资公司——山西太重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实现了龙头制造企业、新兴科技企业与国有金融资本之间的紧密联合,三方携手将共同推动我省“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另一家“链主”企业——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则瞄准产业链发展方向、目标,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搭建产业联盟、强化协作研发、扩大招商引资,加快补链、延链、强链。他们与华为公司合作,组建山西人工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有限公司,以及全国煤炭行业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围绕煤矿信息网络、自动化使能、智能感知技术等,开展研发攻关和应用落地,截至目前已开展26项课题攻关;与北京天和众邦合作,建成山西首个煤层气高端钻机装备制造项目,填补了我省煤层气装备制造产业链的空白。同时,在晋城、长治地区加快“煤机制造检修基地”和“智能高端电气制造园区”建设。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省着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振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工信厅大力实施制造业振兴“229”工程,即突出产业链和专业镇“两个引擎”,抓实产业和数字“两个转型”,实施重点产业链培育、特色专业镇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数字转型赋能、技改和项目攻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工业经济稳增长及发展环境优化等9大专项行动,延链条、聚集群、增动力、促转型,推动制造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我省坚持把专业镇培育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制定出台专业镇高质量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和30条落实举措。强化梯次培育,印发《关于做好市级专业镇培育认定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全省已认定市级专业镇66个。聚焦“品牌创建”“市场拓展”,推动定襄法兰、祁县玻璃器皿、代州黄酒等专业镇赴北京、绍兴等地举办博览会、推介会、促销会,开拓市场、精准招商。印发专业镇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意见,引导专业镇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政策、资金激励下,全省已经掀起了建设专业镇的热潮。在抓好专业镇的同时,积极推动钢铁、焦化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而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我省则坚持把产业链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链主”遴选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印发重点产业链培育激励方案,激励企业不断提升营收规模,强化本地协作配套。全省上下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动作不断。


建筑业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五)


  4月27日,位于太原市龙城大街与滨河东路交会处的建投·祥澐国际项目工地,一座总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山西建投八建集团的建设者们正在进行幕墙施工以及装饰装修作业,向项目全面交付发起冲刺。

  新春伊始,我省建筑企业便纷纷铆足干劲,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向实现首季“开门红”吹响冲锋的号角。2月28日,山西建投集团分布在全国以及海外的1592个跨年项目全部复工复产。一栋栋建筑拔节生长,一座座厂房雏形渐显,桥梁飞架,大道纵横。三晋大地项目建设热潮涌动。

  一季度,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790.9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比全国快3.2个百分点;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9.8亿元,同比增长8.7%;建筑业从业人数稳定增长,截至3月底,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56.7万人,同比增长3.1%。

  记者了解到,我省近年来深入实施建筑业提质行动,全力推动建筑业企业提档升级,对辖区内首次取得特级资质和产值达到一定规模的建筑业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去年以来,全省56家建筑企业新获部批资质,其中4家晋级特级,填补了近4年山西特级企业零增长的空白,山西建筑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我省还大力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支持太原、大同开展高装配率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建造全产业链融合;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改革,修订《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积极构建统一开放大市场。

  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副会长、山西城乡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宇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我省打出了财政金融联动等一系列精准的政策组合拳,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省内建筑行业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取得了不小成绩。一季度,我省建筑行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以特级建筑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拉动就业能力有所增强,行业结构、市场主体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2022年以来,我省建立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推进机制,11个设区城市全部制定出台了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举措;人才租购房补贴、契税补贴、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等惠民政策加快落地;银行金融机构首套房、二套房按揭贷款利率持续下调,保交楼、稳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修订出台,《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宜居住宅建设标准》等地方标准相继发布。

  这个春天,我省商品房销售市场开始回暖。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439.8万平方米,增长20.0%。田宇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仍延续积极的政策导向。我省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对市场企稳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省内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在一季度扭转了自去年4月以来的负增长态势,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速实现‘双提升’。在‘房住不炒’‘保交楼’‘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打造等政策措施的保驾护航下,房地产市场预期明显好转。尤其是在我省楼市成交占比较高的省会太原市,首房首贷实现利率、首付比例‘双下调’,市场率先回暖。”

  施工拉满弦,奋战春光里。总投资8.7亿元的永济市光电产业园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太原589个老旧小区全面开工改造,将惠及11.4万住户。集大原高速铁路山西段197.134公里的线路上,数千建设者奋战正酣。山西建投落地实施的首个海外股权投资项目——孟加拉国科巴风电项目南部风场即将并网发电……一个个项目汇聚成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民生改善的强大力量。一批骨干建筑业企业蓄势起航,将“山西建造”品牌推向全国,融入世界。

  “接下来,省住建厅将充分发挥骨干建筑业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健全完善房建市政领域招投标制度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在建筑市场监管服务中应用,不断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促进全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全省住建系统将进一步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优化落实“换购住房个税减免”“以租换购”“带押过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持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服务业明显回升 市场消费持续回暖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六)


  消费是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据我省发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服务业明显回升,市场消费持续回暖。

  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9%,比去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7%,金融业增长8.8%。这些行业带动服务业明显回升。

  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6亿元,增长4.9%,比去年全年回升7.3个百分点。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738.4亿元,增长4.2%;餐饮收入138.2亿元,增长14.4%。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93.8亿元,增长3.7%。

  “一连串攀升的数字背后,折射出我省不断释放的经济活力。”省商务厅商务运行处处长刘显东分析,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今年一季度,在零售业方面,我省汽车、石油及制品、粮油食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等主要行业增速较快,整体态势良好。在住宿餐饮业方面,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分别近20%。在批发业中,一季度全省煤炭及制品类、烟酒类实现增长,金属材料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累计增速相对较低。

  据统计分析,分城乡看,一季度我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43.1亿元,增长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3.5亿元,增长3.7%。从消费形式来看,不论城市还是农村,越来越多人选择了数字化购物渠道,直播带货等正改变着许多人的消费习惯。在生产供应端,商家们大力营造“线上+线下”双线驱动的消费氛围、充分利用大数据发掘消费者需求,并持续推出满赠满减等促销手段、全力保证配送及时等创新做法,大大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

  我省持续做好扩内需、促消费、畅循环等各项工作。一季度,借助元旦、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全省各市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如“情暖并州”“福享大同”“悦享临汾”“乐购晋城”,以及晋中的“晋商好货惠通天下”等;各市围绕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及时搭建消费平台,组织展销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大力促进商贸服务业提质增效,对照全省服务业实现一季度“开门红”重点工作清单,省商务厅深入各市及有关企业开展调研督导,重点摸排汽车、家电、成品油等大宗商品销售情况、达限企业入统情况以及餐饮企业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会同11市同步启动“晋情消费·全晋乐购”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促进消费回暖;积极释放线上消费潜能,举办了“2023全晋乐购网上年货节”活动,快手、美团、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等多个大型电商平台参与。根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我省网络零售额41.2亿元,同比增长7.1%。

  “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正在逐步恢复,而且比预期快。”省零售商行业协会会长王仂认为,消费结构升级总体趋势并没有改变,鼓励消费不仅在于增强消费者信心和刺激消费的欲望,还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如太原市着力打造钟楼街高品位步行街、方特主题乐园、晋阳里等消费新地标,丰富消费热点供给,培育定制消费、信息消费、幸福消费等热点。目前努力实施龙头旅游景区带动战略,推进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以方特华夏文明传承园为代表的文化体验主题公园、以“如梦晋阳”为代表的大型旅游演艺等快速发展。

  随着气温回升,餐饮业生意逐渐红火、景区人潮开始涌动、商圈人气越来越足。下一步我省将采取哪些主要措施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刘显东介绍,一是印发《山西省商务厅等19部门关于开展山西省“晋情消费·全晋乐购”2023消费提振年行动计划》,加速促进消费回暖升级。二是持续促进汽车消费,利用7月1日实施国六B标准契机,制定针对国六A标准的汽车销售措施,推动汽车消费增长。三是开展家电惠民行动,鼓励各市发放家电消费券,鼓励行业协会、家电企业开展让利促销活动,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四是加快餐饮企业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步伐。餐饮行业进入品牌发展阶段,以“品鉴山西美食晋享山西味道”餐饮品牌推荐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广十大晋菜、十大山西面食、70种小吃活动。五是大力支持网上促销活动开展。利用“6·18”等促消费关键节点,在线上对我省消费工业品、优质农特产品开展集中营销推广。


财政收入增速回升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七)


  4月21日,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财政收入增速回升。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4.6亿元,增长4.4%,较1-2月份回升5.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29.8%,个人所得税增长7.6%。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增支36亿元。

  据省财政厅国库处处长吴梅英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瞄准目标,铆足干劲,加强与税务、自然资源、能源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一方面,疏通财政“进水口”,加强分析研判,逐项梳理预测,强化税源管理、加快矿业权出让进度、盘活国有资产,确保收入组织到位、应收尽收;另一方面,筑牢财政“蓄水池”,建立工作专班机制,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合力推动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4.6亿元,增长4.4%,剔除跨周期缓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25.9%,完成年初预算的29.4%,超序时进度4.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增长2.8%,其中民生支出增长4.6%,比上年同期增支48.3亿元,是财政支出增长的主要方向。全省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好于预期。

  一季度财政收入顺利实现开门红,除了全省上下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外,税收收入承压下行、非煤行业税收由负转正、非税收入大幅增长对收入形成了有力支撑。

  一季度,受加强税收征管、清理欠税以及政策翘尾等因素拉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合计增收54.4亿元,拉动税收收入增速6.5个百分点。全省“煤与非煤”税收一减一增。其中,煤炭行业税收完成473.2亿元,下降7.1%,非煤行业税收完成336.4亿元,增长2.4%,为近一年来首次正增长。尤其是制造业税收完成87.3亿元,增长9.7%,增速较快。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主动担当、靠前发力,通过强化征管、挖潜补缺等措施,抓增量、挖潜量,努力实现非税收入大幅增长,拉动一季度全省非税收入大幅增长40.4%,增收73.3亿元,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增收的主要动力。

  整体来看,一季度全省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有力支持基本民生、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为经济延续向好提供有力支撑。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增支36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其中,民生支出1091.9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增长4.6%,增支48.3亿元,是支出增支的主要方向,民生等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一季度,全省财政收支顺利实现“开门红”,后续随着经济继续恢复,加上跨周期缓税在年初入库抬高基数的效应逐步减弱,以及上年留抵退税集中退付等因素影响收入基数回归正常,财政收入将稳中向好。

  下一步,全省财政部门将把握“增收节支是永恒的主题”的要求,持续强化“财”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多措并举狠抓收入组织、集聚财政资源,紧盯“双过半”目标,在各层级各环节狠抓目标完成,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筑牢夯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八)


  4月22日,我省“惠民生 促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在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组织了11市220家十大平台企业、100所高等院校和技工学校、16家省属国企、400家优质民企、30个优秀创业项目,近800家单位现场参加,开展信息发布、路演推介、人才招聘、创业融资等多项活动。现场校企广泛对接,优质项目云集,省市县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当日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640人次。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打好稳就业、扩就业政策组合拳,持续夯实民生之基。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23.5%,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年以来,随着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用工需求增加。我省人社等部门提升服务能力,全面促进供需对接,各类线下招聘会场场火爆,为复工复产企业和求职者广搭金桥。今年1月至3月,省人社厅联合10部门在全省开展以“春风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为主题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强化全方位就业服务,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助力企业复产复工,全力稳就业、保就业。活动期间,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969场(次),提供岗位122.02万个(次),入场求职77.4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0.95万人(次)。此外,入企对接宣传547次,帮助688户重点企业解决用工4744人。

  做优劳务品牌、持续技能培训、拓展劳务协作、鼓励返乡创业……我省统筹做好农民工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工作,保障和促进农民工就业。春节期间,人社、民政、交通运输、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对留岗农民工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保障劳动权益,强化留工关怀。对有集中返岗需求的农民工提供“点对点”帮扶,共组织专车、专列1590车(次),帮助3.02万名农民工返岗复工。

  零工等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我省着力推动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纳入省政府2023年民生实事,进一步拓宽灵活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供给,让零工等活儿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工作实施方案,省市县三级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协调、落实、督办机制。截至3月底,市县两级已建成零工市场24个,在建25个。

  以人力资源为媒介,搭桥梁优服务,我省强化就业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3月中旬,省人社厅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强化就业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山西十大平台企业,发挥就业公共服务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优化用工服务、搭建供需桥梁、鼓励创业创新等三方面9项具体行动,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和发展需求。专项行动省市县同步进行,贯穿全年。

  我省有关部门同向发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3月初,省人社、发改、教育、财政等7部门部署开展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业能力,完善政策扶持,激发创业活力,共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破解就业压力,稳经营主体是关键一环。我省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激发市场活力,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全力保障企业稳定运行。稳岗、扩岗、提技能、促就业……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有力举措,多渠道拓宽了就业空间,推动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者就业需求有效对接,促进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经济稳,就业稳,收入增。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13元,增长4.3%,快于全国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增长6.4%,快于全国0.3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抓好乡村振兴、就业增收和民生改善,继续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促增收政策组合拳,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和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条: 一季度我省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2.5%
下一条: 一季度山西新能源发电量20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5.2%

当前位置: 首页 >  省情概况
【新数据 新看点】系列报道: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添加时间: 2023-05-05     新闻来源:山西日报     点击数: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一)


  4月21日,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全省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178.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9%。春耕生产有序开展,果菜生产稳定增长,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渔业生产发展较快。

  今年以来,我省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先后组织召开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机农艺融合座谈会、全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视频会议、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等,印发2023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将全省粮油生产任务分解下达11个市。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省1.4万名农技人员包县包村包主体、到村到户到田头开展技术服务。据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王圆荣介绍,冬小麦大部分已进入抽穗期,苗情好于上年、好于常年。从目前长势看,后期如无大的灾情,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当前,春耕备耕进展顺利,土壤墒情适宜、农资储备充足,全省春播工作已陆续开始,播种作物有玉米、杂粮、露地蔬菜等。预计今年春播粮食面积比上年略增。另外,我省今年谋划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聚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开展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推进吨粮田、吨半粮田创建,带动全省粮油大面积均衡增产。制定粮油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发布有机旱作集成技术模式,发布主推品种、技术、标准,瞄准耕、种、管、收各环节,推广集成组装配套丰产技术,促进单产提升。

  年初,我省出台“十四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瞄准全年新增16万亩设施农业目标,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一季度果菜生产稳定增长,全省蔬菜产量99.3万吨,同比增长4.1%,主要以设施蔬菜为主;水果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11.6%。

  一季度全省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生猪出栏345.5万头,增长7.6%;牛出栏16.4万头,增长6.6%;家禽出栏5549.0万只,增长4.3%。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2.7万吨、32.4万吨、36.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1%、0.6%、7.4%。

  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畜牧与兽医局局长谢卓介绍,我省着力实施畜牧业“五五战略”,下达1.38亿元资金支持495个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制定养殖、饲料、兽药、屠宰等9个生产标准,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强化生猪产能调控工作,及时发布了生猪价格周报并进行监测预警,引导养殖场户及时出栏、补栏,开展了全省生猪产能评估,完成了国家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调整,确保能繁母猪和规模猪场数量保持在合理范围。畜牧与兽医局组织人员深入牧同、古城、九牛等省内乳品加工企业开展调研、组织座谈、商讨乳品销售对策,联合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开展了乳品进社区、进校区、进企业等消费帮扶活动。与安徽、陕西中小乳品加工企业对接奶源收购,拓宽省外销售市场。同时,制定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和晋北肉类平台年度建设任务,组织参加粮改饲论坛暨第五届中国青贮饲料质量评鉴大赛,并围绕我省饲草产业发展形势做典型交流发言。大力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规模养殖场和规模以下养殖场技术指导,明确全省全年完成307个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任务。

  我省渔业尽管占比小,但生产发展较快。省农业农村厅农垦与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董健京告诉记者,一季度全省渔业养殖面积25万亩,同比增长21%;产量0.98万吨,同比增长10.5%,这个成绩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不断加大对渔业的资金投入,深入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积极推广应用陆基圆池、鱼菜共生等高密度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有效解决了之前冬春季气候影响不能进行渔业生产的瓶颈问题。目前,全省已建成运行各类现代养殖设施500余套,为一季度渔业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了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



工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起势见精神。

  作为我省特种钢材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中国宝武太钢精密带钢公司生产的“手撕钢”等不锈钢产品是航天工程、新能源汽车等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为满足上下游企业春节后的生产需求,今年春节,太钢精密带钢公司加班加点生产了近700吨的产品。

  不仅是钢铁行业,新春伊始,一大批重点企业瞄准全年目标、开足马力,以奋斗姿态“奔跑开局”——抓订单、忙生产、抢进度……全省上下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一年。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晴雨表”和“风向标”。4月21日,我省发布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工业领域延续了去年发展的良好态势,于平稳增长中展现了诸多亮点。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强大支撑。

  今年以来,我省一方面继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转型,一方面持续推进能源增产保供任务落实。一季度,全省规上原煤产量33316.8万吨,增长5.9%;发电量1102.9亿千瓦时,增长8.2%,其中外送电量380.1亿千瓦时,增长16.7%;非常规天然气产量34.9亿立方米,增长8.4%,煤电气持续安全稳定供应。

  转型发展的落脚点在产业,产业转型的重点是制造业。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98.9%、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9.9%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3%,这3项统计数据展现出我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可喜成效。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全省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明显。

  良好的发展态势来自新引擎的锤炼打造。目前全省各类专业镇、产业集聚区共有262个,总产值2083亿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特色轻工和特优农业三大领域。其中,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有116个。

  “专业镇在锻造县域经济长板优势、促进经营主体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作用明显。”省工信厅厅长潘海燕说,专业镇要强化梯次培育、抱团发展,首批认定的10大专业镇今年产值要力争突破600亿元。

  良好的发展态势来自优质的服务保障。为服务优质中小企业,我省打造了政策供给、要素保障、梯度培育、转型上市等全链条孵化体系,形成了创新赋能、金融赋能、数字赋能、上链赋能等全方位服务格局。

  “新春伊始,我们就以项目建设清单为抓手,抓好项目前期,强化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及早开工,及早投产达效,做到服务保障推动项目建设。”省发展和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杨韶欣说。

  良好的发展态势来自项目的不断推进。2022年,全省71个工业类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06.2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省增速6.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31.5%。

  2023年全省开发区第一次“三个一批”活动中,全省各类开发区共签约项目303个、开工项目310个、投产项目300个,其中“十大产业链”项目284个,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今年1月29日,大运重卡成功交付山东客户100辆大运N8V系列新能源重卡,助力企业用户绿色转型升级。开年以来,在重卡行业形势并不乐观的形势下,大运重卡紧抓市场机遇,取得市场大单,实属难得。

  企业勇闯市场,政策保驾护航。2022年,我省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市场主体2200多户,营收总额突破3800亿元。今年我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制造业振兴“229”工程,即突出产业链和专业镇“两个引擎”,抓实产业和数字“两个转型”,在年内将重点聚力实施9大专项行动,促进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3月份,工业各领域各行业行动计划纷至沓来——特钢材料力争打造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风电装备产业链营业收入同比提高10%以上、省内光伏产业综合产能力争稳定在20吉瓦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产业链和专业镇“双引擎”、新建2.5万个5G基站……既锚定了行动目标,又制定了行动路线。2023年,全省工业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抓发展、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稳增长,一季度,全省7600余户规上工业企业为厚植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下良好基础。工业稳则经济稳,进入新一季,工业作为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其表现值得期待。


能源生产保障更加有力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三)

  4月24日,山西焦煤山煤国际霍尔辛赫煤业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内,监控大屏上的各种数字不断跳动,调度台前值班人员不时接起电话,一边做好记录,一边安排工作。煤矿井下,采煤机高速运转,皮带源源不断地把煤炭输送至地面,然后经过洗选加工运往用户。今年一季度,霍尔辛赫煤业拿出“起步即冲刺”的精气神,锚定目标、苦干实干,严抓安全生产、能源保供,生产原煤93.02万吨,实现首季“开门红”。

  霍尔辛赫煤业是我省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缩影。全省上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能源强省建设进一步推进,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服务了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能源生产保障更加有力。今年以来,全省煤炭、电力、天然气持续安全稳定供应。一季度全省规上原煤产量33316.8万吨,增长5.9%;发电量1102.9亿千瓦时,增长8.2%,其中外送电量380.1亿千瓦时,增长16.7%;非常规天然气产量34.9亿立方米,增长8.4%。

  作为煤炭大省,我省坚持从“国之大者”出发,继续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紧盯全年目标不动摇,稳定提升日产量不松劲,完成煤炭新增产能不停步,抓好煤炭生产组织和运输调度,持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山西贡献,实现连续2年均增产1亿吨以上的历史最高水平。

  为坚决落实能源保供工作部署,我省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规范煤矿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180万吨/年及以上生产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部开工,力争建成60座智能化煤矿、300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各单位勇于担当,主动认领,逐矿落实增产保供目标任务,明确激励和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煤炭保供主体责任。同时,锚定“十四五”期间保障煤炭供应目标和高效、绿色、智能、低碳、安全、优质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持续推进优化产能结构,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添能蓄力。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李爽认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山西省安委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坚持“五不为过”,做到“五个必须”,这为省内能源资源生产保障和持续安全稳定供应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监管力度,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安全监管的叠加为保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山西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双重预防机制和标准化建设,在能源生产保障上不仅依赖于科技进步,同时也大力推动制度化建设,科技与制度齐头并进,多举措发力。目前,省内规模以上煤矿企业的智能化生产正在加快推进,减员增效的同时也提升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此外,各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充裕,安全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及时得到升级改造,为煤矿企业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在做好煤炭生产保障的同时,我省加强电厂存煤监测调度,保障煤电机组多发满发、顶峰出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应发尽发、能用尽用。紧盯在建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完成情况,协调项目解难题赶进度提强度,加快推进项目按期投运。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雁淮直流首次实现800万千瓦满功率运行,全省外送电力、电量双创新高,有力支援全国保供大局。

  日前,作为山西“西电东送”通道调整系列工程的重要一环,寿阳明泰电厂——西上庄电厂500千伏线路工程全线贯通。山西“西电东送”通道调整系列工程包括7条500千伏线路工程和2个特高压主变扩建工程,全部建成后,将缓解京津冀负荷中心用电紧张局面,保证特高压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提高山西电网整体外送电能力、支撑山西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保障。

  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邓维元表示:“今年,全省能源工作按照‘稳煤优电、增气上新、降碳提效’要求,着力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着力打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重点在‘八个坚持’‘八个持续’上下功夫。”


新动能加快成长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四)

  4月23日,2023年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智能煤机)工作推进会在太原举行。大会发布了《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智能煤机)供应商能力图谱》,开展了高端电气制造项目入园签约、省智能煤机装备产业技术联盟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山西分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进行了省智能煤机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新会员授牌,成果丰硕。

  作为我省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地位高,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抓发展、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稳增长,一季度全省经济实现稳中开局,经济增速快于去年全年,主要指标稳定增长,呈现出新动能加快成长等积极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其中,新动能加快成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98.9%,食品工业增长20.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9%,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9.9%,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3.0%;均延续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新装备”规划的省份,随着政策红利的陆续落地,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4月19日,由我省高端装备制造和风电装备产业链“双链主”企业太重集团与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山西省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牵头设立的合资公司——山西太重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实现了龙头制造企业、新兴科技企业与国有金融资本之间的紧密联合,三方携手将共同推动我省“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另一家“链主”企业——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则瞄准产业链发展方向、目标,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搭建产业联盟、强化协作研发、扩大招商引资,加快补链、延链、强链。他们与华为公司合作,组建山西人工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有限公司,以及全国煤炭行业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围绕煤矿信息网络、自动化使能、智能感知技术等,开展研发攻关和应用落地,截至目前已开展26项课题攻关;与北京天和众邦合作,建成山西首个煤层气高端钻机装备制造项目,填补了我省煤层气装备制造产业链的空白。同时,在晋城、长治地区加快“煤机制造检修基地”和“智能高端电气制造园区”建设。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省着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振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工信厅大力实施制造业振兴“229”工程,即突出产业链和专业镇“两个引擎”,抓实产业和数字“两个转型”,实施重点产业链培育、特色专业镇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数字转型赋能、技改和项目攻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工业经济稳增长及发展环境优化等9大专项行动,延链条、聚集群、增动力、促转型,推动制造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我省坚持把专业镇培育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制定出台专业镇高质量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和30条落实举措。强化梯次培育,印发《关于做好市级专业镇培育认定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全省已认定市级专业镇66个。聚焦“品牌创建”“市场拓展”,推动定襄法兰、祁县玻璃器皿、代州黄酒等专业镇赴北京、绍兴等地举办博览会、推介会、促销会,开拓市场、精准招商。印发专业镇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意见,引导专业镇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政策、资金激励下,全省已经掀起了建设专业镇的热潮。在抓好专业镇的同时,积极推动钢铁、焦化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而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我省则坚持把产业链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链主”遴选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印发重点产业链培育激励方案,激励企业不断提升营收规模,强化本地协作配套。全省上下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动作不断。


建筑业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五)


  4月27日,位于太原市龙城大街与滨河东路交会处的建投·祥澐国际项目工地,一座总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山西建投八建集团的建设者们正在进行幕墙施工以及装饰装修作业,向项目全面交付发起冲刺。

  新春伊始,我省建筑企业便纷纷铆足干劲,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向实现首季“开门红”吹响冲锋的号角。2月28日,山西建投集团分布在全国以及海外的1592个跨年项目全部复工复产。一栋栋建筑拔节生长,一座座厂房雏形渐显,桥梁飞架,大道纵横。三晋大地项目建设热潮涌动。

  一季度,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790.9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比全国快3.2个百分点;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9.8亿元,同比增长8.7%;建筑业从业人数稳定增长,截至3月底,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56.7万人,同比增长3.1%。

  记者了解到,我省近年来深入实施建筑业提质行动,全力推动建筑业企业提档升级,对辖区内首次取得特级资质和产值达到一定规模的建筑业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去年以来,全省56家建筑企业新获部批资质,其中4家晋级特级,填补了近4年山西特级企业零增长的空白,山西建筑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我省还大力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支持太原、大同开展高装配率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建造全产业链融合;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改革,修订《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积极构建统一开放大市场。

  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副会长、山西城乡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宇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我省打出了财政金融联动等一系列精准的政策组合拳,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省内建筑行业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取得了不小成绩。一季度,我省建筑行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以特级建筑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拉动就业能力有所增强,行业结构、市场主体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2022年以来,我省建立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推进机制,11个设区城市全部制定出台了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举措;人才租购房补贴、契税补贴、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等惠民政策加快落地;银行金融机构首套房、二套房按揭贷款利率持续下调,保交楼、稳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修订出台,《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宜居住宅建设标准》等地方标准相继发布。

  这个春天,我省商品房销售市场开始回暖。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439.8万平方米,增长20.0%。田宇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仍延续积极的政策导向。我省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对市场企稳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省内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在一季度扭转了自去年4月以来的负增长态势,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速实现‘双提升’。在‘房住不炒’‘保交楼’‘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打造等政策措施的保驾护航下,房地产市场预期明显好转。尤其是在我省楼市成交占比较高的省会太原市,首房首贷实现利率、首付比例‘双下调’,市场率先回暖。”

  施工拉满弦,奋战春光里。总投资8.7亿元的永济市光电产业园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太原589个老旧小区全面开工改造,将惠及11.4万住户。集大原高速铁路山西段197.134公里的线路上,数千建设者奋战正酣。山西建投落地实施的首个海外股权投资项目——孟加拉国科巴风电项目南部风场即将并网发电……一个个项目汇聚成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民生改善的强大力量。一批骨干建筑业企业蓄势起航,将“山西建造”品牌推向全国,融入世界。

  “接下来,省住建厅将充分发挥骨干建筑业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健全完善房建市政领域招投标制度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在建筑市场监管服务中应用,不断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促进全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全省住建系统将进一步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优化落实“换购住房个税减免”“以租换购”“带押过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持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服务业明显回升 市场消费持续回暖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六)


  消费是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据我省发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服务业明显回升,市场消费持续回暖。

  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9%,比去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7%,金融业增长8.8%。这些行业带动服务业明显回升。

  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6亿元,增长4.9%,比去年全年回升7.3个百分点。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738.4亿元,增长4.2%;餐饮收入138.2亿元,增长14.4%。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93.8亿元,增长3.7%。

  “一连串攀升的数字背后,折射出我省不断释放的经济活力。”省商务厅商务运行处处长刘显东分析,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今年一季度,在零售业方面,我省汽车、石油及制品、粮油食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等主要行业增速较快,整体态势良好。在住宿餐饮业方面,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分别近20%。在批发业中,一季度全省煤炭及制品类、烟酒类实现增长,金属材料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累计增速相对较低。

  据统计分析,分城乡看,一季度我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43.1亿元,增长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3.5亿元,增长3.7%。从消费形式来看,不论城市还是农村,越来越多人选择了数字化购物渠道,直播带货等正改变着许多人的消费习惯。在生产供应端,商家们大力营造“线上+线下”双线驱动的消费氛围、充分利用大数据发掘消费者需求,并持续推出满赠满减等促销手段、全力保证配送及时等创新做法,大大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

  我省持续做好扩内需、促消费、畅循环等各项工作。一季度,借助元旦、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全省各市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如“情暖并州”“福享大同”“悦享临汾”“乐购晋城”,以及晋中的“晋商好货惠通天下”等;各市围绕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及时搭建消费平台,组织展销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大力促进商贸服务业提质增效,对照全省服务业实现一季度“开门红”重点工作清单,省商务厅深入各市及有关企业开展调研督导,重点摸排汽车、家电、成品油等大宗商品销售情况、达限企业入统情况以及餐饮企业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会同11市同步启动“晋情消费·全晋乐购”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促进消费回暖;积极释放线上消费潜能,举办了“2023全晋乐购网上年货节”活动,快手、美团、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等多个大型电商平台参与。根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我省网络零售额41.2亿元,同比增长7.1%。

  “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正在逐步恢复,而且比预期快。”省零售商行业协会会长王仂认为,消费结构升级总体趋势并没有改变,鼓励消费不仅在于增强消费者信心和刺激消费的欲望,还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如太原市着力打造钟楼街高品位步行街、方特主题乐园、晋阳里等消费新地标,丰富消费热点供给,培育定制消费、信息消费、幸福消费等热点。目前努力实施龙头旅游景区带动战略,推进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以方特华夏文明传承园为代表的文化体验主题公园、以“如梦晋阳”为代表的大型旅游演艺等快速发展。

  随着气温回升,餐饮业生意逐渐红火、景区人潮开始涌动、商圈人气越来越足。下一步我省将采取哪些主要措施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刘显东介绍,一是印发《山西省商务厅等19部门关于开展山西省“晋情消费·全晋乐购”2023消费提振年行动计划》,加速促进消费回暖升级。二是持续促进汽车消费,利用7月1日实施国六B标准契机,制定针对国六A标准的汽车销售措施,推动汽车消费增长。三是开展家电惠民行动,鼓励各市发放家电消费券,鼓励行业协会、家电企业开展让利促销活动,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四是加快餐饮企业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步伐。餐饮行业进入品牌发展阶段,以“品鉴山西美食晋享山西味道”餐饮品牌推荐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广十大晋菜、十大山西面食、70种小吃活动。五是大力支持网上促销活动开展。利用“6·18”等促消费关键节点,在线上对我省消费工业品、优质农特产品开展集中营销推广。


财政收入增速回升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七)


  4月21日,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财政收入增速回升。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4.6亿元,增长4.4%,较1-2月份回升5.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29.8%,个人所得税增长7.6%。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增支36亿元。

  据省财政厅国库处处长吴梅英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瞄准目标,铆足干劲,加强与税务、自然资源、能源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一方面,疏通财政“进水口”,加强分析研判,逐项梳理预测,强化税源管理、加快矿业权出让进度、盘活国有资产,确保收入组织到位、应收尽收;另一方面,筑牢财政“蓄水池”,建立工作专班机制,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合力推动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4.6亿元,增长4.4%,剔除跨周期缓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25.9%,完成年初预算的29.4%,超序时进度4.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增长2.8%,其中民生支出增长4.6%,比上年同期增支48.3亿元,是财政支出增长的主要方向。全省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好于预期。

  一季度财政收入顺利实现开门红,除了全省上下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外,税收收入承压下行、非煤行业税收由负转正、非税收入大幅增长对收入形成了有力支撑。

  一季度,受加强税收征管、清理欠税以及政策翘尾等因素拉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合计增收54.4亿元,拉动税收收入增速6.5个百分点。全省“煤与非煤”税收一减一增。其中,煤炭行业税收完成473.2亿元,下降7.1%,非煤行业税收完成336.4亿元,增长2.4%,为近一年来首次正增长。尤其是制造业税收完成87.3亿元,增长9.7%,增速较快。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主动担当、靠前发力,通过强化征管、挖潜补缺等措施,抓增量、挖潜量,努力实现非税收入大幅增长,拉动一季度全省非税收入大幅增长40.4%,增收73.3亿元,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增收的主要动力。

  整体来看,一季度全省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有力支持基本民生、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为经济延续向好提供有力支撑。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增支36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其中,民生支出1091.9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增长4.6%,增支48.3亿元,是支出增支的主要方向,民生等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一季度,全省财政收支顺利实现“开门红”,后续随着经济继续恢复,加上跨周期缓税在年初入库抬高基数的效应逐步减弱,以及上年留抵退税集中退付等因素影响收入基数回归正常,财政收入将稳中向好。

  下一步,全省财政部门将把握“增收节支是永恒的主题”的要求,持续强化“财”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多措并举狠抓收入组织、集聚财政资源,紧盯“双过半”目标,在各层级各环节狠抓目标完成,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筑牢夯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八)


  4月22日,我省“惠民生 促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在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组织了11市220家十大平台企业、100所高等院校和技工学校、16家省属国企、400家优质民企、30个优秀创业项目,近800家单位现场参加,开展信息发布、路演推介、人才招聘、创业融资等多项活动。现场校企广泛对接,优质项目云集,省市县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当日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640人次。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打好稳就业、扩就业政策组合拳,持续夯实民生之基。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23.5%,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年以来,随着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用工需求增加。我省人社等部门提升服务能力,全面促进供需对接,各类线下招聘会场场火爆,为复工复产企业和求职者广搭金桥。今年1月至3月,省人社厅联合10部门在全省开展以“春风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为主题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强化全方位就业服务,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助力企业复产复工,全力稳就业、保就业。活动期间,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969场(次),提供岗位122.02万个(次),入场求职77.4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0.95万人(次)。此外,入企对接宣传547次,帮助688户重点企业解决用工4744人。

  做优劳务品牌、持续技能培训、拓展劳务协作、鼓励返乡创业……我省统筹做好农民工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工作,保障和促进农民工就业。春节期间,人社、民政、交通运输、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对留岗农民工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保障劳动权益,强化留工关怀。对有集中返岗需求的农民工提供“点对点”帮扶,共组织专车、专列1590车(次),帮助3.02万名农民工返岗复工。

  零工等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我省着力推动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纳入省政府2023年民生实事,进一步拓宽灵活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供给,让零工等活儿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工作实施方案,省市县三级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协调、落实、督办机制。截至3月底,市县两级已建成零工市场24个,在建25个。

  以人力资源为媒介,搭桥梁优服务,我省强化就业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3月中旬,省人社厅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强化就业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山西十大平台企业,发挥就业公共服务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优化用工服务、搭建供需桥梁、鼓励创业创新等三方面9项具体行动,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和发展需求。专项行动省市县同步进行,贯穿全年。

  我省有关部门同向发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3月初,省人社、发改、教育、财政等7部门部署开展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业能力,完善政策扶持,激发创业活力,共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破解就业压力,稳经营主体是关键一环。我省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激发市场活力,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全力保障企业稳定运行。稳岗、扩岗、提技能、促就业……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有力举措,多渠道拓宽了就业空间,推动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者就业需求有效对接,促进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经济稳,就业稳,收入增。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13元,增长4.3%,快于全国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增长6.4%,快于全国0.3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抓好乡村振兴、就业增收和民生改善,继续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促增收政策组合拳,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和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条: 一季度我省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
下一条: 一季度山西新能源发电量207亿千瓦时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