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重点任务,特别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具体举措。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省投资促进局将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落实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提高投资促进、招商引资质效,推动全省投资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体系加强统筹联动,合力推动投资促进工作
投资促进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要把投资促进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全省转型发展大局中来聚智谋事,同心耕好“责任地”,携手下好“一盘棋”,步调一致向前进,上下统一、左右协调,利用一切关系,调动一切力量,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投资促进工作。一是统筹建立全省投资促进联动机制。强化投资促进主体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省、市、县、开发区系统联动,统筹协调驻外办事处、招商局和商(协)会等资源,联动行业主管部门,围绕一产、二产、三产开展联合招商,形成投资促进工作合力。二是统筹推进重点产业投资促进联动。强化部门联动,主动加强与重点产业主管部门对接,依托发改、教育、科技、工信、民政、财政、住建、农业、商务、文旅、外事、卫健、国资、国运等部门行业管理优势,按照投资促进项目共同策划、共同招商、共同推介、共同推进、共同服务的思路,建立机制,协同发力,共同做好重点产业的联动。三是统筹推进重点区域投资促进协同。发挥驻外招商局(办事处)“窗口”“桥梁”和招商引资“尖兵”作用,以及与当地政府联系紧密、商界资源广泛的优势,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加大政策宣传、项目发布工作力度,收集产业和客商信息,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劳务输出,促成项目合作,加强跟踪服务。
图为2024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开幕现场
全环节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协调高效、闭环推进的投资促进工作新格局
一是持续深化我省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全省投资促进机构在工作体制设置上更加顺畅、在工作体系配置上更加完备、在工作队伍配备上更加专业、在工作平台运行上更加高效、在工作机制建立上更加健全,统筹推进、全力抓好投资促进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投资促进工作水平。二是谋划编制《山西省投资促进“十五五”发展规划》。重点开展对“十四五”规划的总结落实,着手启动“十五五”规划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为我省投资促进中长期工作制定战略蓝图,确保发展方向明确、前进路径清晰。三是推行“政府+链主+园区”联动机制。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中心,加强市、县(市、区)政府、开发区与“链主”企业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主体作用,开发区主战场、主阵地承载作用,高效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全面实现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闭环式推进。四是完善产业链招商专班工作机制。强化省地联动、部门协同,联动省、市、县、开发区及链主企业形成一体化招商合力,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开展“点穴”式精准招商。五是建立完善招商引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各单位在信息获取、评估研判、洽谈决策、签约落地、推进服务、投产达效、履约兑现等各环节中的工作职责,引导各地从比拼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服务水平“改革高地”转变,促进形成规范招商、良性招商新模式,实现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全链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投资促进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扎实做好精准招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是积极开展重大招商活动。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务实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全面实现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闭环式推进。聚焦人工智能、银发经济、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市经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消费品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城市更新等方向,持续性开展新质生产力招商项目投资对接路演活动。二是创新招商方式。立足优势长板,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和能源资源、历史文化、区位优越等比较优势,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展会品牌招商、小分队招商,强化绿电招商、消费品工业招商,推动发展耐心资本,创新性开展场景招商、融合开展科技招商,有效地链接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能。三是实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有效结合。建立“政校会企”沟通平台,积极联络省委人才办、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就业服务局、共青团山西省委、省科协等部门和高校、职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招商,围绕行业技术、科技金融、创业辅导、人力资源等板块,共同畅通人才“育引用留”信息交流渠道,为“产学研用一体化”提供相应服务保障,推动教育科技一体化与“投资于人”的协同发展。
全方位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西的重要使命任务。站在新的起点,山西明确提出“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作为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开拓、制度创新和国际合作,主动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加速构建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新格局,奋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一是强化区域间互动交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署,强化省际合作,联动相关部门和各市,广泛宣传山西投资环境,突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结合我省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专业镇发展需求,与相关部门、市县区、开发区、重点企业等共同举办区域合作活动,深化与中部各省份的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的经济技术协作。二是积极吸引利用外资。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外商制造业产业转移,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和服务水平,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外资企业标志性项目落地山西。谋划赴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国家持续开展投资促进系列活动,加快建立外商投资招引合作网络,推动产业链供应国际合作,实现我省产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的开放发展,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三是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围绕国家建设战略腹地,举办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积极争取建设战略性产业基地、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战略性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在保持国内产业链完整中发挥好节点作用,助力我省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全流程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从战略层面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下好市场经济这个全国“一盘棋”,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的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惯性、锐意进取,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严守招商引资红线底线,建立健全高水平良性招商引资新机制,强化对招商引资宏观统筹引导。一是强化制度型开放。对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修订地方性法规,清理隐性壁垒,建立以公平竞争审查为核心的招商政策评估机制,重点评估政策吸引力、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财政投入产出比、对本地经济的带动效果等。二是培育新兴产业生态。树立鲜明的产业生态理念,努力在以小时计、公里计的协作半径内打造完备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提升经济协作效率。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设立专项资金、引进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一站式服务)等,不仅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也为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建立完善招商引资监测分析体系。按照国家和我省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及精简优化基层考核等文件要求,积极对接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摸底了解市(县、区)、开发区客观情况,调研兄弟省份先进经验做法,借助专业机构、专家团队力量,分类监测、因地制宜,充分体现科学性、精准性、差异化,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设定牵引性、引领性指标,建立完善招商引资监测分析体系。四是强化投资企业全周期服务。充分发挥好各项法规机制作用,多部门联动,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投资企业落地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增强投资者信心,通过投资者扩大影响力,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作用,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指导市县开发区规范各类招商引资不当行为,对全省设置过渡期的543个项目建立台账,进行跟踪,督促市县开发区合规合法履约,限期销号。五是推动建立投诉案件联合督办机制。加强与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监委沟通联系,推动建立投诉案件联合督办机制,在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监委的指导下,从人大政协督办、纪检执纪层面来促进诸如新官不理旧账、推诿扯皮、政府部门不作为等问题的妥善解决,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我省营商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重点任务,特别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具体举措。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省投资促进局将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落实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提高投资促进、招商引资质效,推动全省投资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体系加强统筹联动,合力推动投资促进工作
投资促进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要把投资促进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全省转型发展大局中来聚智谋事,同心耕好“责任地”,携手下好“一盘棋”,步调一致向前进,上下统一、左右协调,利用一切关系,调动一切力量,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投资促进工作。一是统筹建立全省投资促进联动机制。强化投资促进主体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省、市、县、开发区系统联动,统筹协调驻外办事处、招商局和商(协)会等资源,联动行业主管部门,围绕一产、二产、三产开展联合招商,形成投资促进工作合力。二是统筹推进重点产业投资促进联动。强化部门联动,主动加强与重点产业主管部门对接,依托发改、教育、科技、工信、民政、财政、住建、农业、商务、文旅、外事、卫健、国资、国运等部门行业管理优势,按照投资促进项目共同策划、共同招商、共同推介、共同推进、共同服务的思路,建立机制,协同发力,共同做好重点产业的联动。三是统筹推进重点区域投资促进协同。发挥驻外招商局(办事处)“窗口”“桥梁”和招商引资“尖兵”作用,以及与当地政府联系紧密、商界资源广泛的优势,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加大政策宣传、项目发布工作力度,收集产业和客商信息,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劳务输出,促成项目合作,加强跟踪服务。
图为2024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开幕现场
全环节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协调高效、闭环推进的投资促进工作新格局
一是持续深化我省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全省投资促进机构在工作体制设置上更加顺畅、在工作体系配置上更加完备、在工作队伍配备上更加专业、在工作平台运行上更加高效、在工作机制建立上更加健全,统筹推进、全力抓好投资促进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投资促进工作水平。二是谋划编制《山西省投资促进“十五五”发展规划》。重点开展对“十四五”规划的总结落实,着手启动“十五五”规划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为我省投资促进中长期工作制定战略蓝图,确保发展方向明确、前进路径清晰。三是推行“政府+链主+园区”联动机制。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中心,加强市、县(市、区)政府、开发区与“链主”企业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主体作用,开发区主战场、主阵地承载作用,高效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全面实现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闭环式推进。四是完善产业链招商专班工作机制。强化省地联动、部门协同,联动省、市、县、开发区及链主企业形成一体化招商合力,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开展“点穴”式精准招商。五是建立完善招商引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各单位在信息获取、评估研判、洽谈决策、签约落地、推进服务、投产达效、履约兑现等各环节中的工作职责,引导各地从比拼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服务水平“改革高地”转变,促进形成规范招商、良性招商新模式,实现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全链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投资促进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扎实做好精准招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是积极开展重大招商活动。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务实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全面实现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闭环式推进。聚焦人工智能、银发经济、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市经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消费品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城市更新等方向,持续性开展新质生产力招商项目投资对接路演活动。二是创新招商方式。立足优势长板,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和能源资源、历史文化、区位优越等比较优势,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展会品牌招商、小分队招商,强化绿电招商、消费品工业招商,推动发展耐心资本,创新性开展场景招商、融合开展科技招商,有效地链接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能。三是实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有效结合。建立“政校会企”沟通平台,积极联络省委人才办、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就业服务局、共青团山西省委、省科协等部门和高校、职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招商,围绕行业技术、科技金融、创业辅导、人力资源等板块,共同畅通人才“育引用留”信息交流渠道,为“产学研用一体化”提供相应服务保障,推动教育科技一体化与“投资于人”的协同发展。
全方位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西的重要使命任务。站在新的起点,山西明确提出“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作为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开拓、制度创新和国际合作,主动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加速构建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新格局,奋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一是强化区域间互动交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署,强化省际合作,联动相关部门和各市,广泛宣传山西投资环境,突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结合我省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专业镇发展需求,与相关部门、市县区、开发区、重点企业等共同举办区域合作活动,深化与中部各省份的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的经济技术协作。二是积极吸引利用外资。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外商制造业产业转移,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和服务水平,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外资企业标志性项目落地山西。谋划赴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国家持续开展投资促进系列活动,加快建立外商投资招引合作网络,推动产业链供应国际合作,实现我省产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的开放发展,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三是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围绕国家建设战略腹地,举办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积极争取建设战略性产业基地、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战略性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在保持国内产业链完整中发挥好节点作用,助力我省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全流程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从战略层面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下好市场经济这个全国“一盘棋”,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的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惯性、锐意进取,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严守招商引资红线底线,建立健全高水平良性招商引资新机制,强化对招商引资宏观统筹引导。一是强化制度型开放。对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修订地方性法规,清理隐性壁垒,建立以公平竞争审查为核心的招商政策评估机制,重点评估政策吸引力、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财政投入产出比、对本地经济的带动效果等。二是培育新兴产业生态。树立鲜明的产业生态理念,努力在以小时计、公里计的协作半径内打造完备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提升经济协作效率。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设立专项资金、引进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一站式服务)等,不仅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也为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建立完善招商引资监测分析体系。按照国家和我省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及精简优化基层考核等文件要求,积极对接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摸底了解市(县、区)、开发区客观情况,调研兄弟省份先进经验做法,借助专业机构、专家团队力量,分类监测、因地制宜,充分体现科学性、精准性、差异化,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设定牵引性、引领性指标,建立完善招商引资监测分析体系。四是强化投资企业全周期服务。充分发挥好各项法规机制作用,多部门联动,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投资企业落地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增强投资者信心,通过投资者扩大影响力,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作用,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指导市县开发区规范各类招商引资不当行为,对全省设置过渡期的543个项目建立台账,进行跟踪,督促市县开发区合规合法履约,限期销号。五是推动建立投诉案件联合督办机制。加强与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监委沟通联系,推动建立投诉案件联合督办机制,在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监委的指导下,从人大政协督办、纪检执纪层面来促进诸如新官不理旧账、推诿扯皮、政府部门不作为等问题的妥善解决,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我省营商环境。